全国服务热线 :
0311-83986188

如何应对青少年自伤、自残、自杀.....——石家庄天使护士学校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275 更新时间:2021年05月18日15:11:30 打印此页 关闭

自杀者在自杀之前都会经历矛盾和痛苦的心理,他们一方面想要结束生命,一方面想要求助,希望有人能够帮助他们。几乎所有自杀者在自杀之前都会因为矛盾和痛苦向身边的朋友、亲人等发出各种求救信号。他们寻求的是结束严重的痛苦,而不是真的想结束生命。

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孩子的心灵成长?本期品格君分享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王秀丽博士的解说,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孩子内心,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。

为什么有的孩子遇到挫折就会错误地选择轻生呢?

轻生,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抑郁症;然而,这也只能解释一部分原因,另一部分悲剧的原因可以解释为心理社会因素。

(一)从心理学层面,儿童青少年突然轻生的背后原因可以分为如下几类:

1.处于强烈负性情绪状态。当陷入极度的恐惧时,这种恐惧比对死亡的恐惧还要强烈;有时是为了逃避惩罚。这种恐惧一般来说都是短暂现象。如果自杀未遂,自杀者往往会后悔自杀行为,并希望自杀冲动能够及时抑制。

2.失去社会归属感。失去社会归属感往往使人失去在社会的坐标和参照系,引发绝望。有时担心失去社会归属,或者预计自己将失去社会定位也可能诱发自杀。这常常是因为:

(1)感觉到被抛弃:如被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抛弃、被恋人抛弃/遗弃、被亲人抛弃(包括丧父母、丧子)等,有时社会角色扮演失败也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,情绪极端时可能感觉到被整个社会所抛弃;

(2)受到反对和限制:如丧失自由等;

(3)要求遭到拒绝;

(4)行为、心情、想法等得不到理解。

3.精神痛苦的煎熬。来自心理的痛苦折磨,痛不欲生,自己与自己的矛盾,与家长的矛盾,与老师的矛盾,与学习的矛盾,与社会的矛盾不断激化,得不到解决,有时为了缓解甚至终止痛苦,就有可能选择自杀。

4.学习困扰。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没有掌握,跟不上学习进度;孩子与外界的事物接触太多,比如网络、手机等;学校里的欺负行为、不公平待遇等。

5.特定动机。如报复性自杀,自杀对其他成员造成更大的伤害或利益损失;在死亡随机性中的自愿选择行为,如打赌谁先死(左轮枪、安眠药等),决斗,求死游戏(主要是丛林游戏)等;世界观价值观异化,如错误地认为自杀是一种自由,自杀崇高等。

6.假性自杀。自杀者没有自杀动机,本意并非自杀,但是由于操作不当,使得某些危险行为(致死概率很高)成为事实自杀。

(二)从精神疾病层面,抑郁发作、精神分裂症、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都可能是诱因。

抑郁发作、精神分裂症、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都可能导致自杀。这类自杀一般分为两类:一类是绝望性自杀,另一类是愤怒性自杀。

1.绝望性自杀。

(1)如被同学人际孤立、无法面对老师的处罚,一时想不出应对办法而自杀;

(2)学习压力大、学习成绩下降,是经过努力而不能克服,技穷而自杀。

2.愤怒性自杀。

表现为被家长、老师、同学激怒时,因怒而自杀。当他们被激怒时,初有向外攻击的念头,但由于不具备攻击条件,或惧怕攻击后结果,而将攻击反转指向自身,冲动选择跳楼自杀:我没有力量和你们斗,只有回避,以死解脱。

3.精神症状引起的轻生。

认为有同学笑话他而跳楼轻生,实际上并没有人笑话他,这是妄想引起的自杀;又如,凭空听到声音命令他跳楼,他不得不跳楼,这是幻觉引起的自杀。

遇到困境,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孩子们摆脱心灵的痛苦?

(一)苗头初现时,应紧急寻求心理危机干预帮助。

面对青少年突发心理危机状况时,需提高警惕,及时核实自杀倾向的准确性、可能的形式和真实性,争取时间寻求心理危机专家的心理干预。

(二)父母们行动起来,学习心理健康知识、提高亲子沟通能力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。

1.教育要从小做起,从生活点滴做起,给孩子足够的关爱、尊重和引导,陪伴和帮助孩子成长。

(1)用心倾听。走进孩子的世界,聆听一下他们的呼声,不要总是父母说,孩子听;

(2)爱与陪伴。跟孩子交流,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爱他。不要在公共场合骂孩子,别总是抱怨批评他的成绩,剥夺他的兴趣爱好……爱孩子,请给他足够的爱和尊重;

(3)共同参与。努力发现你和孩子共同喜欢的事情,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。孩子也想要探寻大人们的世界,并参与其中。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中,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,多听取他的意见,并尽可能达到共识。参与过程中,应尊重与引导并用,而不是一味地顺着孩子。

2.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需要,强化他们的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社会归属和社会关系,父母、子女等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是的选择。

3.学习与孩子沟通。与孩子沟通时,父母务必做到保持冷静、换位思考;不要随意给孩子“贴标签”;在关心和换位思考上,对孩子用积极肯定的态度。特别是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,避免踩到他们的“雷区”。

4.重新定位,减轻其心理负荷。

对学习压力大、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,老师和家长要适当调整对学生的学习期望,重新定位,减轻其心理负荷,必要时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息调整。

5.通过网络、书籍等渠道及时了解和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,学会早期识别潜在的心理问题。

6.及时寻求心理卫生机构的专业帮助。

日常相处中,注意观察孩子,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,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机构进行专业的干预,积极寻求对这些心理疾病的,是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(1)不愿意与别人交流,对家人、同学和朋友保持沉默,变得孤僻;

(2)突然的暴躁或者愤怒以及情绪低落,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;

(3)出现自伤行为,甚至自杀倾向时;

(4)出现与家长和老师对着干等异常行为;

(5)出现精神恍惚、没有现实依据的恐惧感、负罪感、麻木、胃口不好或者暴饮暴食、夜间睡眠差等状况;

(6)不能够胜任日常的学习任务,学习成绩下降,甚至厌学的情况。

(7)对处于期的孩子,家长要陪伴孩子定期就诊,了解孩子病情及服药情况。

(三)帮助儿童青少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、学会识别自身心理问题,及时寻求帮助。

1.寻求专业帮助。时间寻求专业人员,如心理师、精神科医生得到专业的帮助。

2.与家人、朋友谈,说出自己的负性情绪;通过与理解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、理解和帮助。

3.将能唤起自己快乐记忆的物品摆放在显眼位置,将标出自己有点的东西放在显眼位置,促进自信。

4.转移注意力,寻找快乐来源:如,通过运动、听音乐、享受美食、与人交流等。

5.通过专业正规的精神心理机构网站、公众号、APP等,自我觉察心理问题。

6.标注特别信任的人的联系方式,及时向他们寻求帮助。

当你注意到你身边有人沉浸在消极的情绪中无法缓解,请你多关注一下,也许这是他自杀前发出的的求救信号!


——End ——

本文内容来源于:四川在线


石家庄天使护士学校2021年秋季招生简章

上一条:实习队长职责——石家庄天使护士学校 下一条:“五年一贯制”“3+2”“3年制中专”“3+3(错误说法)”等学制含义——石家庄天使护士学校
在线客服系统